2013年6月6日

水稻之生活史


        稻自播種而成長,初穗,以至成熟,大體須4~6個月。其期間如圖一所示,可分營養生長期與生殖生長期二期,各期又細分如次:營養生長期乃自發芽至幼穗形成期之一段時間,為分蘗、莖與根之伸長時期。所謂營養生長期為作莖、葉、根等稻體之時期,此時之養分仰賴由根吸收之營養與莖葉綠色部分所製造之醣類。有葉綠素之處藉由日光之力,由根吸收之水與空氣中之二氧化碳製成醣類,此作用稱為光合作用,由此製造澱粉與醣類。此等物質再與肥料中之成分化合而製造蛋白質,此等新製成之有機養分使用於莖葉根之形成與增長,一部分則貯存之。稻自插秧成活後即開始分蘗,稱為分蘗期,分蘗期又可分有效分蘗期和無效分蘗期。至分蘗極限期莖之高度開始積極伸長,又稱伸長期,爾後漸次轉入生殖生長期。
        生殖生長使自稻體完成後,即在出穗前幼穗形成期,而終於穀粒成熟期。幼穗漸次發育,節間伸長而為孕穗期,穗抽出於止葉之葉鞘,稱為出穗期。一般所謂出穗乃穀粒之先端稍離止葉附著處而顯現之謂,僅芒端出現不得謂之出穗。初穗之狀況分次之三期,一集團全部之莖一、二成已出穗者謂之始穗期;全部之莖四、五成已出穗者謂之出穗期;全部之莖八、九成已出穗者謂之齊穗期。
        出穗,開花授精而入結實期。結實期分乳熟、糊熟、黃熟、完熟、枯熟期,自幼穗形成而至製造穀粒成熟之期間稱為生殖生長期。營養生長期與生殖生長期非先後交替而成一線,在兩生長期之轉換期,營養生長次第衰退,稻生長之主力挹注於生殖生長,保有某程度之互扼期。自生殖生長以後,葉與根之作用,雖行使如舊,但出穗後養分之吸收激減。糙米之發育,由止葉與其下方之葉所造之澱粉暫貯存於葉鞘與稈之基部,後變為糖分轉流至穗,此稱為糖分流轉。
        養分之吸收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之點,在營養生長時代最多吸收之三要素為氮素,自入生殖生長則為鉀肥。欲望稻米增產,須使此二種生長均充分發揮,極為重要。營養生長不充分,則生殖生長亦不充分。一般營養生長易過度,生殖生長易貧弱,在暖地此傾向尤為顯著。

資料來源
張憲秋。1964。農業要覽-第六輯-糧食作物。初版。10-45101-112。台灣省政府農林廳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