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
種子發芽,在普通狀態下先出現者微鞘葉,如圖一所示,接著是第一、第二、第三本葉順序出現,其中第一本葉與鞘葉皆無葉身,成筒狀,幼稱不完全葉。因此,第二本葉稱為第一本葉更為恰當。普通的葉如圖二所示,分成葉身與葉鞘,葉鞘為包稈之部分,葉身為在葉鞘上端知扁平部分成披針狀,其先端尖。在葉身與葉鞘交界部分有舌狀之薄片,稱為葉舌,在其兩側有鈎狀物一對稱之葉耳。
圖、稻苗之初期生長。
圖、稻之葉身、葉舌及葉耳。
由主稈及分蘗所長出之葉數一定,再分蘗莖其所生節位之提高而減少葉數。在某時期之葉數因初期出現之葉枯死,其葉數較少,出穗期主稈之葉數不過五、六枚而以。最上葉即穗下之葉特稱為劍葉或止葉。
葉鞘之基部肥大成葉節,此部分為造器官與組織之分生組織,其外部維管束發達,不但能保護內部,還能防止倒伏,且有使已倒伏之莖復昂起之作用。是因為此部分之柔組織感應向地的刺激,倒伏時葉節接於地面,下方之伸長較上方為大,稈因而昂起。
葉身部分之組織如圖三所示,中央部有中肋,其兩側有與之並行之葉脈,此等皆相當於維管束。各葉脈間有五至六個小維管束,此等小維管束之表皮間,有規則的配列氣孔與機動細胞。機動細胞僅表面之表皮有之,其裡面則無。氣孔由表面觀察呈橢圓形,由兩個孔邊細胞與伴細胞而成,氣孔於葉之表面多而裡面少。在同一枚之葉,其前方多而基部少,又視葉之位置有所差異,上方之葉有氣孔多之傾向。旱秧田苗較水秧田苗氣孔多,又葉齡較大者氣孔亦多。葉裡面機械組織之發達程度水稻與陸稻不同,在水稻其機械組織之發育完全,而機械組織又與抗旱性有密切之相關關係,抗旱性強之品種其機械組織較為發達。
葉鞘與葉身之表皮細胞普通呈綠色,但因品種而有濃淡之差,其中在紫稻則呈濃紫色。
圖、葉身之橫切面。
資料來源
張憲秋。1964。農業要覽-第六輯-糧食作物。初版。10-45、101-112。台灣省政府農林廳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