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6日

水稻之子實(果實)

子實

        稻之子實,在植物學上是屬於穎果,一個果實中只有一種子。其外部有二枚之稃以保護其重要部分,如圖一所示。此二枚之稃俗稱穀殼,外方者稱外穎或外稃,內方者稱內穎或內稃。外穎如圖二所示,較內穎為大,有五條之脈,內穎僅有三條。外穎之脈一條走於穎之中央部,其他二條走於緣端部;內穎之脈一條走於其中央部,其他兩條在側面。此等脈皆相當於維管束。內穎郁外穎之緣邊不僅互相接著,且互相鈎合,如圖三所示。
        穎之全表面有鈎狀及針狀之毛茸,前端部之毛茸尤長。穎之前端稱為稃尖,其色稱為稃尖色,為品種特性上之重要特徵。外穎之前端因品種有有芒者,此稱為有芒種,無芒者為無芒種,現在之品種多屬無芒種。是因為有芒在脫穀調製之際殊多不便,但是芒可防鳥害,且利於種子之傳播,遭遇風水害之際又可防止穀與穀之直接接觸,免致穀粒受傷易染病害。
        穀殼之色通常呈藁色,出穗後為綠色,成熟則漸失綠色而成藁色。故此穀殼之色為成熟期判定上重要之特徵。此色視品種有濃淡之差。
        去穀殼之稻米即為糙米。糙米之組織如圖四所示,由果皮、種皮、糊粉層、胚乳及胚所組成。果皮由外果皮、中果皮及內果皮組成。外果皮位於最外層,由一層細胞組成;中果皮組成自數層薄膜細胞;內果皮由中果皮內側之葉綠層(此層在米粒發育初期含有葉綠素,呈綠色,但是成熟後葉綠素消失而成黃色)及與米粒縱軸平行而走之管狀細胞層所組成。
        種皮之內部為胚乳組織,占米粒之大部分。其最外層之一、二層稱為糊粉層,富含蛋白質與脂肪。碾白之際自糊粉層以外之部分均被剝除,因之果皮、種皮及糊粉層之部分又稱為糠層。
        胚乳組織以澱粉組織充之。其細胞膜薄含多量之澱粉兒有梗糯之區別。糯米達成熟其乾燥之則成不透明之乳白色,呈糯米固有之外觀,一旦變呈乳白色,即使再吸收濕氣亦不能恢復原狀,此作用稱為粶化。但糯米中亦有不粶化者。糯米之胚乳與梗米異,由糊精組成,遇碘呈赤褐色,而非如梗米呈紫色,此碘化反應可用已鑑別糯米與梗米。梗米之胚乳成熟乾燥則全粒呈半透明,即所謂玻璃狀,組織緻密,呈一致之外觀,有時其一部分為粉質狀,呈乳白色。此粉狀部分在胚乳之中央時稱為心白,再腹側則稱腹白或外白。
        胚乳中含有之養分均供種子發芽時之需要,固為重要,然種子中最重要的部份為胚。稻之胚在種子腹部之基端,極小,然其中得認辨可為將來器官之部分。如圖五所示,上端有將來為葉之鞘葉、本葉及成長點,下端有將來為根之主根與根鞘,其中間有將來為莖之幼莖。包圍此等部分有一列圓筒狀之細胞層,此細胞層在種子發芽之際,不但能分泌糖化胚乳中澱粉之酵素即糖化酵素,且為吸收此糖化養分搬運至幼芽之通路,又稱吸收層。


 圖、稻子實之全形。

 圖、稻子實之橫斷面。

 圖、內外穎之鈎合。

 圖十一、米粒之組織。a:表皮;b:中果皮;c:葉綠層;d:管狀細胞層;e:種皮;f:糊粉層;g:澱粉細胞。

A.縱斷面。 
B.橫斷面。

圖、稻米之胚。



資料來源
張憲秋。1964。農業要覽-第六輯-糧食作物。初版。10-45101-112。台灣省政府農林廳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